農地違章工廠

農地未登記工廠納管今年3月關上大門,經濟部中部辦公室表示,約有2000多家工廠尚未申請納管,目前進入業者意見陳述程序,確認違規樣態後,就要展開斷水電等查處工作,並語重指出,一定會讓未納管業者「付出代價」。地球公民基金會昨(1日)邀請立法委員洪申翰及農地工廠相關主管機關,經濟部中部辦公室、內政部地政司及農委會,說明目前執行狀況、未來規劃並討論現行管理政策遇到的困難與對策。

已輔導7200家取得特登 新增工廠僅200家斷水電

全台約有4.5萬家農地工廠,2019年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修正上路,以2016年5月20日為界,既存的低污染工廠必須申請納管,接受輔導取得特定工廠登記;中高污染工廠必須遷廠或轉型;在2016年5月20日後新建的未登記工廠,則一律依法斷水斷電或拆除。

納管大限至今已到期兩個月,經濟部中部辦公室(中辦)專委李信融表示,截至今年5月底,經濟部已經輔導90家完成一般工廠登記、7200家取得特定工廠登記,約有3.2萬家完成納管申請。新增建部分,這兩年提交1700多件疑似名單給地方政府查處,共查到1600多件的未登記工廠,其中有200多家已執行停水停電。

民間質疑,行政院最初喊出新增建工廠「即報即拆」,目前成果仍有落差。中辦解釋,經濟部能執行的只有斷水電,要拆除必須要建管單位協助才可能執行。洪申翰也緩頰表示,全台有上萬個違規工廠,背後有其歷史因素,實際上不是「拆不拆」的問題,應以「有效納管」為目標,才能保障環保、消防或勞權等問題。

仍有2000多家未申請納管 經濟部語重:未納管一定要付出代價

中辦說明,今年3月19日未登記低污染工廠納管申請期限截止後,目前還有約2000多家未申請納管,但要釐清各工廠的樣態,目前已請各地方政府有向業者發送通知函,先讓業者陳述意見,確認其符合資格卻未申請納管,就會進行下一步查處動作。李信融強調,「沒納管一定要付出代價」,一定會執行斷水斷電等查處工作。

此外,經濟部在3月公布1667家今年度優先查處名單,李信融解釋,這1667家包含民眾檢舉案、新增建、近兩年未查處完畢的及有環保消防公安疑慮的,截至5月底已完成610件。

中高污染工廠部分,中辦補充,目前已有400多家中高污染工廠提出提輔導轉型,掌握到未申請輔導的中高污染工廠約有1000多家。但實際派員稽查後,有抓到屬於高污染工廠的只有48家,占比不到5%,推測是近年業界「風聲鶴唳」,這些疑似高污染的工廠可能已停工或搬遷。

此外,中辦表示,已向環保署、勞動部或消防署等調閱三年內的重大事件紀錄名單,將當事業者列入優先查處對象。而先前發現數家取得特登的工廠發生重大污染,因此針對目前7200多家取得特登的業者,也會調出環保稽查紀錄交叉比對,逐筆檢核是否有高污染製程。

中辦向業者喊話,「我們會找到你」,只要有污染就一定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022年06月02日 來源擷取: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我要留言